语文教学中的“眼”——板书设计的艺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8 22:10: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960字。
语文教学中的“眼”
——板书设计的艺术
                                    黄   莉
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这话虽是比喻,但却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板书的深刻价值。这一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板书造型的生动和美感。如果板书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变化而达到新颖别致、新鲜活泼的艺术高度,就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使学生保持对板书的兴趣,且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如果板书只固定采用一种模式或规范,缺乏一定的变化,学生就会产生视觉倦怠,板书对于教学语言的辅助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在中国,板书历来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一位板书不好的教师,很难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好老师。教师不仅要重视板书,还要讲究板书的字体、布局、形式等等。板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语文教学中的“眼”。好的板书,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情趣,强化知识,增强记忆,引发联想和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板书的艺术。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学的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力求精美,既醒目又悦目,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她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它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手段:一是口授,再就是板书。二者各尽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语文课,除了必须的口授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板书。因为口头语言的讲授缺乏直观性,而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的传授,又必须要通过板书的形式来完成。这就决定了板书有以下作用:
1、实施教案,展示教学意图,规范教师的讲授思维,使讲授的内容不离“谱”;2、在讲授的过程中,对知识的重点作精要的总结,给学生学习的难点作注解;
3、引导学生的思维,配合教师的讲授;
4、让学生做笔记,课后有温习的纲要和思考的余地;
5、板书还有给学生对听讲的内容正视听的校正作用。
这些作用取决于板书的直观教学的功能,依据教与学的需要,通过黑板白字,使教师教有所据,学生学有指南,从而使教学得以落实。
其作用也可归纳为:
1、巧设板书,理清文脉              2、巧设板书,悟出中心
3、巧设板书,引导学路              4、巧设板书,点明写法
可是某些教师对板书的这些特有的教学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板书在课堂上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无关紧要;于是上起课来随心所欲,乱写一气。
板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与口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与口授教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板书有着口授不能及的优点——示范性和直观性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
    板书的重点也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包括文章的结构,书后的“思考与练习”的重点内容亦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课讲完,学生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掌握文章的重点。
    板书的内容,文章结构层次一般以提纲形式出现,做到既精炼概括又体现原作者的思路。有关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精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分步骤、有条理、适时地板书。
    板书的形式,尽力做到词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形象直观,扣紧文题,文道统一,形式优美,富有文采,力争既醒目又悦目;而不是倾盆大雨,一课下来满黑板全是字,甚至照搬教参,使得学生兴趣索然。
     备课的过程中,还应十分重视课后练习的备课工作。课后练习是范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思想教育相结合,沟通课文教学、知识短文教学、作文教学,富于启发性,形式多样,很多内容是从范文中提炼出来的重点。它既体现了讲授范文所应掌握的精神。又指明了巩固范文学习所应达到的要求。同时还给予我们提供了范文教学可供参考的方法。认真进行思考和完成练习,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下苦功夫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后练习的要求,特别是有关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思考题应在课文教读中体现。       
下面列举朱自清的《背影》作一具体说明:
   《背影》是名篇。作者通过对父亲送自己去北京念书,在浦口车站告别时背影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慈父爱子的一片真心。全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父亲的怀念热情,文章构思精巧以《背影》为题,并处处紧扣“背影”。使内容与题目互相照应。文后的练习也围绕“背影”设计,它们是:
1、这篇课文。用的文字不多,为什么能感动人?
2、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样紧扣“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
3、课文中有的地方写得比较简略,有的比较详细。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写父亲在送子上车的过程中,前后只说了四句话,都是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