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
重视教材爱情诗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钟霞梅 311100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教育逼退一角,逐渐被人遗忘,语文出现了“文学性”的失落、“个性”的失落、“审美性”的失落、“诗性”的失落和“悟性”的失落等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早已干瘪而枯燥,审美与诗意全无;语文教师那富有诗意的激情与理想化色彩,早在那一轮轮的考试中消失怠尽,学生所患的“人文素养贫血症”也越来越严重。
针对当今学生所患的“人文素养贫血症”,200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已开始重视引导语文教学回归“人文性”,回归“个性”,回归“审美性”,回归“诗性”等。2004年全国有多个省市高考自主命题,从全国各地的作文试题命题来看,现在的高考已开始重视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和审美等能力,如《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江)、《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忙》(上海)、《包容》(北京)、《平凡与自豪》(辽宁)、《水的凝重,山的沉稳》(江苏)。因此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看到高考在这方面的重大变化,应严格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去做,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来抓。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让“人文性”、“审美性”等回归到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必读课教学中来,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的办法。下面笔者以教学语文新教材中的爱情诗歌为例来谈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的方法。
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融汇整合课文来激发欣赏诗歌提高语文素养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情题材常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但由于受文革极左思想的影响,中小学教材中已长久难觅描写爱情的诗文了。而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放思想,在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大胆地编入了一系列描写爱情的古代诗歌,如《诗经》中的《卫风·氓》、《邶风·静女》,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汉魏晋五言诗《迢迢牵牛星》、唐代李商隐的近体诗《锦瑟》以及宋词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秦观的《鹊桥仙》等,这一系列描写爱情的诗歌给高中语文教材增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给师生吹来了一股温馨的春风,深受师生的喜爱。但由于学生(包括家长)已久违古代爱情诗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