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个字。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及古诗文朗读的探究
南湖区凤桥镇中学 郑礼刚
内容概要: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分四部分加以阐述,一是解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目标,简述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要求及评价方式。二是揭示当前朗读教学现状与困惑。三是现代诗歌和古诗文朗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分别就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和文言文朗读在读音、停顿、语气、诵读体悟等方面具体评析。四是提出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键词:朗读 读音 停顿 诵读体悟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把书面作品转化为口头的、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以期产生强烈感染力的再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朗读是一辨有声语言的艺术。”①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解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朗读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如下要求:②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说明: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对朗读也作了具体的要求。我们也看到,阅读教学中对诵读、背诵的要求,是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是基于正确的朗读的。
再看《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在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诵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