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0个字。
语文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探究与尝试
民乐三中 田蜂
分层次教学就是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各类学生在学习时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法中,合作性学习更能体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合作性学习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意义:
合作性学习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要求,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倡导分组合作,探究式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合作性学习方式的选择在分层次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作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意识。
3、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4、可以正确处理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5、可以真正体现新时期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性学习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
教与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经验的运用过程,要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有效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缺少哪一方的活动都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又要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就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
合作教育孕育于50-60年代,它是合作派教师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这种师生合作学习,源于前苏联合作派教师的合作教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