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语感培养与语文教学
福建福安二中 李铃川
摘要
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支点终极目的。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1、识记诵读是语感养成的基础。2、联想想象是语感构成的翅膀。3、生活实践语感形成的根本。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突现语感培养的核心地位。以生活为源泉,以记诵为基础,辅以联想、想象的翅膀,语文教学才能富有生机。
主题词:语感 语文教学
语感简言之即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对于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行家们如是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①(叶圣陶语)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吕叔湘语)
“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支点。”“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便是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抓住它,突出它的中心地位,也就坚持了教学的唯物论。”③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④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语感培养这一根本,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养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这一教学任务,使语文教学走出单纯传授基础知识的低谷,实现语文教学的质的飞跃。基于这一点,笔者想就如何培养语感做些赘述。
一、识记、诵读—语感养成的基础
识记和诵读是语感能力养成的基础,也是传统的行之有效 的语文学习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不一而足,无不在说明记诵对于培养语感的重要,对于提高语文能力的不可或缺。
从前的私塾教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古人学习注重诵读。据说清桐城派创始人姚鼐在读韩愈《送董邵南序》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时中间需要换几次气才能成声,可见在体会文章格调的顿挫上是如何认真。鲁迅《朝花夕拾》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的情形更是逼真形象,“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虽然状貌近于可笑,但鲁迅还是赞其读书入神的态度。不少文章大家的敏锐语感,大都得益于这种入神的诵读。叶老称之为“美读”以为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刘国正老先生也说过多读是从欧阳修到鲁迅都曾肯定过的学习经验,是有其合理内核的。足见诵读对于语感养成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