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个字。
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魅力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 杨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有了课程开发管理的自主权。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绩。
一、开发校本课程,为师生发展搭建舞台
1、实践一个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目标定位上实现三个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素质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这三个发展就构成了学校课程的三维目标。本着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我们以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主线,开设了校本课程“成长”。成长课围绕学生的成长做文章,分班级、年级、学校三种组织形式。学校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安全卫生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寝室文明等专题,各年级、各班根据实际自选一些专题,如李首清老师开发的“校园环保”专题,深受学生欢迎。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家长参与”的思路,学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立足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实行协议式培养和表彰申报制。由班主任代表学校和学生签订成长协议。对认真履行协议全面发展或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进步显著的同学,由本人申报,老师、家长签字推荐,学校审查,给予表彰,并张榜公布,记入成长档案。
成长是一门校本课程,又是一门德育课程,同时也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社会的好评和上级的关注。我们将把这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加大开发、管理和研究的力度,努力培养品德高洁、行为文明、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特长鲜明的中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