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本文拟通过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引起教师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与课标差距的一点思考
重庆市江北中学 冉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教与学有明确的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细细思量,我们作文教学与之形成的巨大反差着实让人忧虑。
忧思之一:写作,语文中的难堪处境
首先是语文课的命运:高中无论是普通高完中,还是如我们这样所谓的重点中学,无论是文科班,还是理科班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保持了高度一致。理科学生,数理化和英语是他们心目中的主科和总分战略的重要保障。在这几门学科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至少是语文的几倍。而文科学生则苦攻数外,狠背政史地。大家不约而同都忘记了语文的存在。不管语文教师对学生费多少口舌,讲多少道理,甚至不惜以是否爱国、亡国来“威胁”也无法改变他们的选择。因为同志们早已达成了“共识”,也包括我们这些属于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这些学科是能否考上大学的关键,谁能把这些成绩搞上去,谁就赢得了高考。
同样,作文在语文学科的命运似乎与此相同。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随意的教学状态。课表上没有作文课的位置,作文教学大多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自行安排,也许基本上没有;而教材中写作内容的编排也缺乏可操作性,现行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包括片段作文、命题作文、课外练笔三部分,完整地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需要大量时间,可学生用于语文的时间极为有限,训练目标不知如何能完成。况且教材里的写作知识也缺乏系统性,钟情于作文教学的教师倒可以自行探究,苦心经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教学领空。但这毕竟是少数,可能我们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都令人堪忧:轻视作文训练,使之成为弃儿。
忧思之二:写作,教师教学的无奈
作为语文教师,很少从理论层面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具体指导。我们也许(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关系搞清楚,可能我们也都未能甚至不会研究当代学生的写作心理,只是把一些写作理论大而空的灌输给学生,如所谓如何审题,构思的技巧,结构的种类;各种文体的写法,等等,结果就是。同样一个题目,江南水乡的学生与西北边陲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缺乏个性。老师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不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经常是一把“钥匙”,开了几十把“锁”。为了不“跑题”,甚至让学生积累诸如舍己救人、大公无私、勤俭节约的事例,在考试时引用;生硬地把一些所谓哲理嵌入文章,挖掘某一事物并不存在的意义。这样课标“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也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作文只能是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