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信息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7 23:15: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24930字。

  永州市2016年高考信息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商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内涵,在这条文化线路上,不仅能够看到灿烂辉煌的历史遗迹,而且还将见证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在经济合作领域的异彩纷呈。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十九世纪下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路,称作“丝绸之路”,此后被中外史学家认同,而沿用至今。
  西汉时期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促进了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交流。文景期间鼓励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丝绸之路上早期的文化交流。汉武帝时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使节和商人络绎不绝,文化交流范围也随之扩大;另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战争,设置西域都护府,实现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维护了西域的安定,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
  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在原有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与此同时,立足江南的六朝政权积极发展海外关系,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向南海、东海延伸,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这一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
  隋朝时期,隋炀帝亲自西巡开拓疆土,打通丝绸之路,还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各国商人、使臣云集,使之成为一次各国文化交流的盛典。唐朝时,继续扩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鼎盛。各地留学生、学者、游历者、传教士在此聚集,各地文化融合于此,长安一时成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繁荣的城市。唐中期,陆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发展,尤其对宗教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在这一时期从海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也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丝绸之路的路线进一步拉长,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将亚、非的广阔海域连接起来,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清朝时,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马帮为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沉淀。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茶叶、丝绸、瓷器贸易,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丝绸之路”作为物化的形态,展现了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愿望。“丝绸之路”虽以丝绸贸易为开端,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贸易的范畴。它把世界各地的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又把世界文化的发源地如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美洲印加文明和中国文明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大动脉,使这些文明经过大动脉的互相交流而放出了异彩,这也是我们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历史基础所在。
  (选自《中国文物报》 2014年6月13日6版   有删节)
  1. 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由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和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中国》一书中命名的“丝绸之路”其实指的是同一线路。
  B.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出现不同的线路,如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C.南北朝时,六朝政权与波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是积极发展海外关系,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果。
  D.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之路相接,促使了中原、西南、印缅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也使得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沉淀。
  2.下列事实,不属于陆上“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
  A.汉高祖时签订和亲协议,承诺“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
  B.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传入西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传入中国。
  C.隋炀帝西巡开拓疆土,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
  D.初唐时,扩大与西方交往的范围,拓宽与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渠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其内涵已经超越了交通道路和商业贸易的局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 艺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成为了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
  B.西汉时期的“和亲”与“反击战争”策略,在促进了中原与匈奴的物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汉朝疆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逐渐上升到精神文化。如中国本土的佛教、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也经丝绸之路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传播。
  D.“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要求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这一愿望的物化形态,它促使中国文明和
  世界各地文明在相互联系、互相交流中放出异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兼容整合多样性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俊人
  合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涵着三个必须解答的问题:其一,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实现汉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整合?其二,就汉文化自身而言,如何实现作为传统文化主导的儒家文化与道家、佛家、墨家等文化的整合?其三,在现代文明和文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里仅提出一些基本看法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