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4 7:11: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道士塔》说课稿
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金鳌文学社    黄忠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文本来说,《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从文章在教材编排中所处的位置分析,《道士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自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高二阶段安排的“着重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任务。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散文鉴赏能力,所以文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融入到感情强烈的文化氛围中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情感投入中的不足。
根据以上原因,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了解敦煌文化的常识及文中所述史实。
能力目标: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 
德育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发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感。
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而品味散文的语言,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正是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因此,我把重点设定为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赏析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而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高二学生还普遍缺乏对中国沧桑历史的的实际体验,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了解敦煌莫高窟发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列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散文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对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要求以及本文作为自读课的特点,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朗读法和练笔法等学法训练指导。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道士塔》的文化内蕴深厚,安排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可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初读之后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我可以趁势要求他们记诵文中精彩片段,既积累了语言,又为完成学生与文本的第一轮对话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安排了以下预习作业:
敦煌文化是我国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宝库。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文化及敦煌文化的现状。同时反复朗读本文,选择文中若干精彩片段记诵下来。
二)导入
文化散文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身心的投入。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意境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组敦煌文物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这么珍贵的敦煌文物,却大量流失海外,我国研究敦煌学的专家们只能凭借高价买来的影印本或缩微胶卷,在放大机前展开自己的钻研。这是一种怎样的屈辱,一种怎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