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学案(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学案.doc 221.00 KB
溶解度(第二课时).doc 276.00 KB
初三化学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二: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
孙萍 一校 二校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
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一、情境导入
一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二、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
阅读课本P36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小结】
1. 。
2. 。
【巩固练习】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溶解度(g)(20℃) 一般称为
﹤0.01
0.01-1
1-10
>10
【学以致用】
1、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2、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自主学习】:绘制固体溶解度曲线,知道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
【讨论交流】:教材中图9-12
1.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
2.从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10℃、65℃时的溶解度?
3.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0℃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通过溶解度曲线,
(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① ;
② ;
③ 。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 时溶解度的大小;
(3)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孙萍 一校 二校 审核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现象区分物质的溶解情况,知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能通过思考、分析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一、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二、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 结晶和 结晶。
【分析归纳】:
饱和溶液二要素: 、 。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三、重点讲解
1、关于概念
①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 定量的溶剂”,“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意义。
②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讨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3、思考:已结晶的溶液一定是什么溶液?晶体是否属于该溶液中的溶质?(知识再现: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4、请结合你的理解思考P35的海水晒盐的过程与原理。
.Com]
(答题时间:10分钟)
1.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3.在t℃时,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4.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