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摸古诗语言趣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8 21:23: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岳2500字。
咂摸古诗语言趣谈
                江苏省滨海中学    高二年级组    孙亮     13512592415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优秀文化的积淀,经常咂摸古诗语言,可以培养自己阅读古诗兴趣,提高鉴别诗歌主旨内涵的敏锐感知力,能将古诗语言的原汁精华内化为自己丰厚的人文素养。联系中学生学习实际,可以采取下列切实有效措施:
一、合拍吟诵法: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的音律、节拍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所谓诵诗即吟咏,诵唱诗歌之意,而且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厚的情感内涵也十分适合诵唱,因此我们读古诗应注意韵律节拍,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杜枚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音律节拍和谐,琅琅上口,清明时有一位著名书画家在老佛爷纸扇上题了这首诗,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雨”字,在慈禧太后追问之下,惊出了一身冷汗,急中生智答道,我题的不是杜牧原诗,而是一首新词,接着煞有介事朗诵:“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节拍,音律和谐,意境深邃,至此这位书画家虽然侥幸蒙过了慈禧,捡得一条命,但早已冷汗涔涔,惶恐不已,由此可见诗歌合节拍吟诵既有助于情感表达,也容易打动别人,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诗歌主旨内涵的理解。
二、重读强调法:
诗中重点表意的字词,重读强调一下,如同陈年佳酿,细咂一下,齿颊留香,淳酽无穷,笔者细想一下,果然如此,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中重读应强调“在”和“回”,给人一种“秦关汉月还依旧,大江东去浪不休”的深沉感喟,重读细品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故国明月依旧,潮水去了还有回来的时候,那么,什么东西一去不回了呢?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了,从而抒发了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慨叹。
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中重读“空”和“自”,重读延长,读者眼前仿佛浮现阶前的萋萋碧草,无人欣赏;黄鹂清脆婉转的鸣叫,无人聆听,道出了武侯祠的落寞和凄凉。

三、增删对比法: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美是“增之一则太长,减之一则太短”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了,诗歌的语言运用也是这样,语言凝炼准确强调一字传神,我们在鉴赏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增删词语来品味诗歌的意韵内涵,有这样一首诗《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果我们试着在每句开头添上两个字,全诗变为:十年久旱逢甘霖,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文盲金榜题名时,这样全诗从时间之长、空间之远,特殊意的、惊喜等角度来突出欣喜若狂的情感就比原诗要强烈的多。
四、矛盾析疑法:
在一些诗词中,有些诗的句子或词语之间,表面看起来好像矛盾,实质上能准确深刻的表达诗歌的主旨,我们抓住这样一些关键词语往往能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