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之”字用法研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初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17 20: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摘要:“之”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其在初中文言文中几乎每一篇都有。“之”也是初中阶段必需要掌握的几个文言虚词,它用法灵活理解起来不同的人常有不同的看法。作为文言阅读的考点之一,考生做题常有出错。鉴于以上的几种情况,这里对初中文言文的“之”作个简要的用法研究)。<br>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之”,用法,研究。<br>
                                一<br>
初中文言文①“之”字是常用字,其出现频率之高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例如:《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出现的“之”有34个,而整个初中语文六册52篇文言文中只有两篇文章没有出现之。分别是《与朱元思书》和《西湖游记二则》中的第一则。由此可看出“之”作为常用字的“常”的含义了。“之”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掌握的几个文言虚词之一(其它几个文言虚词分别是“其、以、而、为、于”等)。作为中考的考点之一,如2003年泉州市中考试题:《为学》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r>
A 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    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br>
在中考的文言文阅读中时常都会考到“之”字。常用字“之”的用法有三种分别是:A、作动词;B、作代词;C、作助词。其中作助词“之”的用法最是灵活和难以理解。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的“之”字一般的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助词“的”;而正确的用法应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学生知道“之”有这一用法,但应需涉及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这也是教学的困难所在。同时对“之”的理解不同的教师之间也常有不同的看法。鉴于“之”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中考的考点、学生的失分点及教师教学的难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文言文“之”的分布、用法。学生的失分点,教师教学的难点作个全面详尽的研究,找到“之”的用法规律,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这也是写作该篇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