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个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岳阳市华容县北景港中学 薛为宏
[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自我教育理论实践,重点阐述自我控制力在促进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自我控制·自主教育
赞可夫说:“教学中一但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够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有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熊兆武教授于1989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与教法》一书,直接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开发并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提出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两大部分,而人的认识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称之为智力因素;人的意向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我们把这些稳定的心理特点称为非智力因素。郑和钧教授提出了全面协同自主发展教育理论,把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概括为“六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和学会自我教育,把自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高追求,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自我教育是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它是心理素质的核心,是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亚系统:㈠动力牵引系统,主要是兴趣、需要、动机;㈡激励维持系统,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㈢个性品质系统,主要包括性格、气质、态度等;㈣最高调控系统,主要包括理想、信息、价值观。这四个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兴趣是基础,意志是保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情绪表现虽然在自我控制方面有明显发展,但情绪极易波动,那么什么是自我控制呢?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