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900字。
惠安一中200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LHZ 2005/11/05
第Ⅰ卷(选择题 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在距地球1.3亿公里处撞击了一颗叫“坦普尔1号”的彗星,实现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惊天大冲撞”。
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大多数彗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离太阳的地方,那里温度极低,物质的原始形态可以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彗星便成了研究太阳系原始物质形态的一个天然工具。“研究彗星就是研究太阳系本身”。彗星虽然被冰物质包住了原始的物质形态,但在漫长的时空旅行中,彗核表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物质的污染,所以,要得到人类希望得到的最真实的材料,必须通过撞击深入彗星内部“取材”,采用撞击而不是爆破方式,就是为了避免产生化学反应引起彗星物质发生变化,以便拿到原始物质。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表示,目前几乎可以确定彗核中包含太阳系初生时的物质,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分析。
科学家认为,这次“深度撞击”具有两层重大意义:
第一,在探究太阳系、地球生命起源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天文学家猜想,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大约39亿年前可能都曾受到彗星的密集轰击,而不久后地球上就出现了生命,两者之间可能有联系。远离太阳系的彗星温度极低,上面很可能保留了太阳系最初的物质形态和生命物质,撞击彗星,如果能获得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期原始大气、原始太阳系星云结构和状态的相关资料.对于研究太阳系、太阳系相关行星,甚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带来形成原始生命所需的有机化合都有重要意义。对于生命起源,人们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的“本地说”;二是生命从地球外部进人的“外源说”。“外源说”强调,早期地球上缺乏形成生命的化合物,但形成生命所需的许多复杂分子早已存在于星际或行星际空间,这些复杂分子附着在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小天体上,这些小天体或碎片经常进人地球,可能为地球带来形成原始生命所需的有机化合物。不能排除的是,彗星一次偶然的撞击地球,可能把一些形成地球生命的原始物质带到了地球上。如果 “深度撞击”能撞出一些有机化合物,就可能为生命起源的“外源说”提供证据,有助于人类接近生命起源的真相。
第二,演练“保卫地球”之战。地球历史上有过多次生物灭绝,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彗星撞击地球是造成地球物种灭绝的原因,但可以确信的是,如果有一颗足够大的彗星撞击地球,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将无法生存,人类也不例外。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文明面临的毁灭性威胁可能来自太空中小行星的撞击。科学研究表明,一颗直径l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威力与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结果相当。为此,科学家提出“保卫地球”的思路是:先发制人。在太空将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击碎或迫使其改变运行轨道,确保地球安全。这次撞击彗星行动,检验了人类在太空深处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撞击的成功,无疑给我们保卫地球安全增添了一份信心。
——选自《半月谈》2005年14期,有删节
1.下列对“地球保卫战”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地球保卫战”即人类为防止彗星撞击地球而造成地球生物灭绝,通过对彗星进行深度撞击改变其运行轨道采取的一种措施。
B.“地球保卫战”即为防止人类文明可能遭到来自太空中小行星的撞击而面临的毁灭性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击碎或迫使其改变运行轨道,确保地球安全的一种措施。
C.“地球保卫战”即人类为防止彗星撞击地球而造成地球生物灭绝,将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彗星击碎或迫使其改变运行轨道,确保地球安全的一种措施。
D.“地球保卫战”即为防止人类文明可能遭到来自太空中小行星的撞击而面临的毁灭性威胁,通过对这些小行星进行撞击以实施“远程”打击来保卫地球而采取的一种办法。
2.下列不能作为科学家选择彗星并对它进行深度撞击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
B.彗星大部分时间都在远离太阳温度极低的地方,物质的原始形态可以长久保存下来。
C.彗核表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物质的污染。
D.深度撞击可以避免产生化学反应引起彗星物质发生变化,以便拿到原始物质。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彗星内部将太阳系原始物质形态完全保存了下来,所以说“研究彗星就是研究太阳系本身”。
B.地球上生命的出现与大约39亿年前可能曾受到彗星的密集轰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对于生命起源,无论是“本地说”还是“外源说”,目前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各自的观点。
D.如果一颗像“坦普尔1号”那样足够大的彗星撞击地球,那将给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和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通过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地改变了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解除了它对地球的威胁。
B.美国科学家几乎可以确定彗核中包含太阳系初生时的物质,一旦这些物质成分确定,可能为人类研究生命起源提供证据。
C.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只有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击碎或迫使其改变运行轨道才能确保地球安全。
D.这次撞击彗星行动的成功,为人类有效地避免将来因各种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可能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耶律奴妻萧氏,小字意辛,国舅驸马都尉陶苏斡之女。母胡独公主。
意辛美姿容,年二十,始适奴。事亲睦族,以孝谨闻,尝与娣姒①会,争言厌魅②以取夫宠,意辛曰:“厌魅不若礼法。”众问其故,意辛曰:“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毋使君子见其轻易。此之为礼法,自然取重于夫。以厌魅获宠,独不愧于心乎!”闻者大惭。
初,奴与枢密使乙辛有隙。及皇太子废,被诬夺爵,流乌古部。上以意辛公主之女,欲使绝婚。意辛辞曰:“陛下以妾葭莩③之亲,使免流窜,实天地之恩。然夫妇之义,生死以之。妾自笄年从奴,一旦临难,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帝感其言,从之。
意辛久在贬所,亲执役事,虽劳无难色。事夫礼敬,有加于旧。寿隆中,上书乞子孙为著帐郎君。帝嘉其节,召举家还。
子国隐,乾统间始仕。保大中,意辛在临潢,谓诸子曰: “吾度卢彦伦必叛,汝辈速避,我当死之。”贼至,遇害。 (《辽史·烈女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始适奴 适:女子出嫁
B.奴与枢密使乙辛有隙 隙:嫌怨、隔阂
C.妾即死无恨 恨:怨恨
D.帝嘉其节,召举家还 嘉:赞许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常规题)
A.①意辛久在贬所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①上以意辛公主之女 ②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C.①争言厌魅以取夫宠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独不愧于心乎 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意辛重感情、守节操的一组是
① 事亲睦族,以孝谨闻。 ②以厌魅获宠,独不愧于心乎!
② 然夫妇之义,生死以之。 ④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
⑤意辛久在贬所,亲执役事,虽劳无难色。 ⑥事夫礼敬,有加于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