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诗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3 21:45: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60字。
    谈谈新诗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曾安贤
摘要:初中新诗教学,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品味诗歌。

关键词:新诗  能力  导  学  评
    《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首位,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要求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①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都是新诗,属于文学作品单元。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教学中,很容易将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于提高学生能力不利。怎样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怎样去实施能力培养,历来是一个难点。笔者就这一单元的教学所得,从“导”“学”“评”三个阶段谈一谈教学体会。
    第一阶段:“导”,它包括“学前导”和“学中导”。
    一般“导”,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材料,向学生简介该诗的主题、情感。但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向学生介绍,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诗歌教学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导”法也应生动活泼多样。教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一些名家之作,现在学生手里有关这些作家和作品背景方面的资料很多:教参(我从不反对学生手里拥有语文教参)、课外书籍、网上资料,比比皆是。应激发学生自己做课前准备,自查资料,课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查得的成果,大多数学生都有极强烈的表现欲,做起来非常起劲。学生自查资料,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师也应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资料来源。“导”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些诗歌,教师一上来就可以范读,将学生“导”入诗歌的意境中。 “范读,教师范读,尤非讲究不可。”②教师的精彩的范读,常常会使学生跃跃欲试,急于模仿。“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应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学生去读书、查资料、动脑思考的方法,灵活运用。
    第二阶段:“学”。这是诗歌学习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学习有多种方法,主要有:读、悟、述、品、评、诵等等。
    “读” 是熟悉诗歌。任务是大体把握诗意,初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读文章一样,学习诗歌也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构思,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读,可以是学生自读,也可以是教师的范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