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10月号第3辑
- 资源简介:
约2869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10月号第3辑
整理 fcs2002
1. 中国人的故事:他演绎了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2. 捅马蜂窝式网红是对恶搞文化的迎合
3. 盐业改革还是“保守疗法”比较好
4. 中国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已经到来
5. 储蓄结构合理,消费结构才能合理
6. 我们要有世界一流中学
7. 为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
8. 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9. 明码标价更要明码实价
10. 景区要尽快告别“门票经济”
11. ETC遇到的问题需系统解决
12. 身份证过期致“白考”,别只让考生“背锅”
13. 楼市调控不能追求数字游戏
14. 旅游“红黑榜”只能算辅助手段
15. 地方政府纵容问题企业,背后有何猫腻
16. 治理信息泄露亟须完善立法
17. 工伤认定标准宜科学统筹
18.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打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
19. 扶贫要精准做通群众工作
20. 让宏观扶贫做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1. 中国人的故事:他演绎了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2016-10-09 16:45 来源:中国青年网
42年前的10月9日,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人公的原型奥斯卡•辛德勒逝世,二战期间,他曾保护了12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一半左右。时至今日,每年仍有许许多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
“中国的辛德勒”,却极少有人知道。
这个人是一位外科医术全才,二战期间冒死解救犹太囚犯,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
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在拯救全世界 达豪集中营,1945年4月。
此时,距离德国投降还有1个月的时间。纳粹对大势已去的现实心知肚明,开始大规模地虐杀集中营里关押的犯人。
当时,纳粹党卫军获知美军正在慕尼黑周边活动,便强令达豪集中营的6000多名囚犯离开此地,徒步前往南部。
行进过程中,不少人因为无力继续前行而死于毒打和枪口。所以,队伍到巴伐利亚时,犯人仅剩下一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达毫死亡行进”。
就是这支死亡行进队伍里,奇迹般地被救下40多个人,因为一位中国医生——裘法祖!
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裘法祖留在德国从事外科医生的工作。一个普通的早晨,裘法祖听到护士一声尖叫,他一眼望到街对面,就被惨象惊呆了。
几十个血肉模糊的人,在地上躺得七倒八歪,羸弱待毙,身上的集中营条纹囚服脏陋不堪。持枪的德国士兵包围着他们,大声吆喝着,“快起来!”
虽然对纳粹的恶行有所耳闻,但看到这样的景象,愤怒的热血一下冲上额头,顾不上恐惧,他迎着纳粹士兵走了过去。
看到黄皮肤的中国人出现在救护队伍中时,纳粹士兵瞪大了眼。袭法祖大胆地迎上前去,鼓足所有勇气,大声喊道:“他们全都感染上伤寒,我们必须把他们带走!”
他疯了吗?周围的人们惊恐地看着纳粹士兵举着枪来到这个中国医生面前。然而,裘法祖并没有后退。
纳粹士兵也知道自己的军队大限将至,于是无奈地挥挥手,居然妥协了!就这样,40多名集中营犯人被裘法祖带进了医院,在几名医生、护士帮助下,犯人们被藏进了医院地下室。
尽管条件艰苦,外面危险重重,但在袭法祖的悉心治疗和照料下,40名犹太人全部存活下来,直到战争结束,终于重获自由。而据说,当时其他集中营的犯人大都没有生还。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 . ”这是《辛德勒的名单》里的经典台词,意思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在拯救全世界。据统计,达豪集中营在最后的6年中,将31393人折磨至死。40人,在这其中算不上多大的数字,但是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国年轻医生,却用医者的良知和胸怀,用超越国界的人性力量,焕发出震撼人心的光辉。一双手,改变了这40多个家庭的命运。
这个历史的谜团直到现在才慢慢解开,裘法祖因在拯救德国二战大轰炸受害者、救助集中营犹太人的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1985年,德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大十字勋章”。裘法祖也因此成为德国这项传统荣誉制度史上第一位获得勋章的亚洲人! 他说他有三个母亲1946年底,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德国,裘法祖萌发了回国的念头,因为那里还有战争,那里还在流血,为自由而战的同胞,同样需要他的手术刀愈合创伤。然而当时,裘法祖已经娶了一位德国妻子,生活已经非常稳定,有了孩子,还买了汽车和房子。
“连孩子的奶粉都买不到,干嘛回去?”得知他有回中国的念头,许多朋友好意劝阻。他并不争辩,坦然地退掉了洋房,卖掉了汽车,携妻带子回到了祖国。
医生也是战士,只要祖国一声召唤,医生也能上前线!
1952年,裘法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任顾问,在长春军医大学救治志愿军伤员,不眠不休的手术台前,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1956年,他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开展了一系列当时国内没人敢做的复杂手术,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