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高考作文规律揭秘
作者:不详 时间:2016/1/10 7:05:0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74
命题形式
在命题形式上,主要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题型。尽管1980、1981年考了读后感,1987年考了简讯,1991年考了发言稿,1993年考了广播稿,1985、1989、2015年考了书信,但都可以看作是材料作文的一种,抛开应用文格式的外衣,最终都是对材料的解读、对思想认识的考察。
近几年材料作文势头强劲,命题作文时有涉及,话题作文逐渐淡出考生视野。2013年高考,除了天津卷为“材料+半命题”的形式外,其他16道均为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全部是材料作文;2015年除北京卷为命题作文外,其他15道均为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中所给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故事、一条新闻、一首短诗、几则名言、几则事例、一段对话、一副漫画等。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与情景,却又不失之宽泛,在特定环境规定下作文,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可检测性,如今年的高考作文“小陈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创设好具体情境,让你设身处地思考成文。同时,材料作文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和写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审题意识和培养提炼主题的能力。其实,所有的材料类作文都是一种解决途径:用你所知道的新材料来印证你所生活的世界,去启发你的思考、引导你的关注、抒发你的情怀、表达你的观点。
命题作文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自恢复高考以来沿用至今。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既定题目进行写作。包括三种类型:单纯的命题、“材料+命题”、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限制性强,容易出现偏、跑题现象,而“材料+命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让传统的命题作文焕发了生机。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就是“材料+命题”的形式;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是“材料+命题”的形式;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也是“材料+命题”的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命题作文,情境型的“材料+命题”形式仍将是高考命题作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行文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话题作文的优点是开放性强,限制性较弱;给考生写作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更大。局限是立意过于宽泛,不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容易出现宿构和套作,几乎淡出了高考平台。
命题规律
纵观1977-2015的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彰显人文关怀,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人对社会、历史的责任,对人生的思考;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话题,同时更强调思辨色彩。如2014年高考作文“山羊过独木桥”中体现的规则与创新;2015年涉及当今常见的边开车边打手机的现象,贴近生活,隐含教育、法制意义,一分为二的观点。
人生方面:表达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体现自己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即坚韧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观的心态;从小事入手,思考、总结成长经历中生命的智慧。其实,在人生成长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果我们能够关注自己成长的每一步,像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等,并且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思考人生。这要求考生要真正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观察、去感悟、去思考,要对自己和周围每一个生命个体给予关注,并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社会方面: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我们常说文章合为时而作,即文以载道,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文学源于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以生活为本源。纵观高考作文命题富有时代气息,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观察和多层思考。社会生活是高考命题和考生选取写作素材的不竭源泉,关注当下、回归生活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特色。
自然方面:相对于人生和社会,高考作文在自然方面出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这类材料主题相对单一,除环保、自然对人类的启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外,可写内容不多。同时,由于考生生活经历有限,缺少对自然与环境的考察和思考,所以往往陈词滥调、很难出彩。有些高考作文题目既可以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思考,也可从人生、社会的角度思考。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蜡烛与蝴蝶”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去写。
思辨色彩:肖家芸老师说:“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在高考作文中,思辨能力主要指统筹考虑、辨证分析的能力。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大多蕴含着某种哲理,具有较浓的思辨色彩,包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饱含生活哲理、充满思辨色彩的材料仍将是今后高考命题作文的热点。考生应具备发展的眼光、联系的意识、理性的思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