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应试技巧<br>
<br>
一、 关注考试说明,明确考查方向<br>
这类文章的考查点主要是:<br>
1、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br>
2、 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br>
3、 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br>
4、 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br>
5、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br>
二、 调整心态,沉着应战<br>
(1) 做题时要充分自信,做好出现克服阅读困难的心理准备。<br>
(2) 做题时要精神集中专注,迅速进入阅读状态。<br>
(3) 做题时要仔细谨慎耐心,关注选文中的每一个细节。<br>
三、 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注意五大步骤<br>
(1) 认真浏览全文,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叙述对象和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做题时的主要依据。<br>
(2) 针对题目要求,尽量找到每一个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间,要细致耐心,切不可走马观花。<br>
(3) 把原文与选项进行仔细甄别、比较后作出相应的判断。<br>
(4) 遇到把握不定的两个选项,一定要权衡轻重作出有利于题目要求的判断。<br>
(5) 对实在拿不定把握的选项应暂时存疑,作上标记,等作完其他题目后再思考确定答案。<br>
四、 记住一些命题技巧,确定自己思考的方向(西城区2003年5月抽样测试简称“西二”,海淀2003年5月练习简称“海二”,东城的综合练习简称“东三”。)<br>
(1) 无中生有。即选项中出现原文没有提供的信息,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例如:西二第10题A、C选项属主观臆断,文中无此信息。<br>
(2) 断章取义。一般来说是选项的信息是原文中的,但只是一部分,曲解或误解了原文的意思。<br>
(3) 强加因果。就是把本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br>
(4) 以偏概全。原文中的某一叙述对象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而选项只择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不是全部。例如:东三第10题A、B、D选项都概括不全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