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阅读:沈从文专题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24 9:28: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90字。

  沈从文: 走进文学殿堂的边城游子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一生共出版《边城》《长河》等二十余部小说集,《湘行散记》《云南看云集》等十部散文集,以及《唐宋铜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多部文化学术著作。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湘西色彩,凸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逃学少年浪迹湘西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城,排行老四。六岁那年,沈从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时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顽童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种种逃学而又可以骗过先生和父亲的办法,从此也成了一名顽固的逃学少年。
  高小毕业后,十五岁的沈从文参加了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随军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直到1921年这支部队“全军覆没”,他又被遣回家乡。在沅水流域漂流的五年,沈从文同士兵、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到他们悲惨的生活,亲眼看到军队杀害无辜的百姓,过着难以设想的痛苦怕人的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好坏人事、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2年,沈从文到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手下做文书。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从长沙来的见过世面的印刷工人,向他介绍了《新潮》《创造周报》等新文化期刊。于是,受新文化熏陶的沈从文滋生了去北京求学的念头。
  文学青年的“北漂”之旅
  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班。可他只有高小文凭,标点符号都不懂,面试时更是得了个零分,连报名费也被燕京大学退了回来。他只能一边在北大蹭课,一边去琉璃厂的书肆学东西。
  沈从文租住的地方,是一间由储煤室改成的小屋,美其名曰“窄而霉小斋”。他向报社投稿,因没有名气,又没有名家提携,没人愿意发表。潦倒之际,他给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郁达夫接到信后,顶着鹅毛大雪去见了沈从文,然后写了一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发表在《晨报副刊》,替沈从文鸣不平,并把他介绍给了《晨报副刊》主编。从此,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交往的圈子也得到了扩大,结识了丁玲、胡也频、徐志摩、闻一多等人。1926年起,沈从文的作品在多家出版社出版。
  1928年,沈从文与京城多数文人一样南下至上海。因为稿费收入有限,办的杂志又遭停刊,沈从文陷入了“经济危机”。这时徐志摩将他介绍给当时的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胡适重视新文学与新文化,破格录取了沈从文为大学讲师。对此,沈从文说:“适之先生的最大的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位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里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胆的尝试!”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2016-04-19 网络 济南吟诵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