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1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1、了解演讲稿和演讲的有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
3、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
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要的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含蓄的感情。
1、Powerpoint课件
2、讲读法、讨论法
一、 谈话导入
演讲是人们在公开场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演讲能力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人才水平的一项标准。为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叫演讲词,也叫演讲稿。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演讲词。
根据单元导言,讲解本单元学习要点。
二、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883年3月4日,这位伟大的巨星陨落了,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举行。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遗体献了花圈之后,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口头演讲。
马克思的墓志铭是这么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听配乐课文录音,学生轻声跟读。
2、教师强调语音和词语积累:
估量(liánɡ) 悼(dào)念 肤(fū)浅 繁芜(wú)丛杂 忌(jì)恨 空(kònɡ)白 豁(huò)然开朗 诬蔑(miè) 领域(yù) 诅(zǔ)咒 诽谤(bànɡ)卓(zhu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