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20字。
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 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 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 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 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 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 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 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 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 《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 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 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 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 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 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 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 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写作背景
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识字的孩子,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课。这样,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样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来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但是,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
三.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