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20字。
倡导读背为主的传统学习方法
江苏省海安县丁所初中 李健 夏永风
内容提要:
未了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彻底改变目前教师为主体对课文进行繁琐分析的现实,为了让学生会学、爱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我们要吸取“读和背”这种祖国传统优秀教学方法,提倡以诵读和背读为主要阅读方式,为教学的突破口,使阅读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主体性 朗读 背诵 教学方式
阅读切入口 语文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活动。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坚持活动性的原则,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朗读和背诵这种学习活动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背诵,不是为背诵而背诵,不只是为了考试默写,而是放手以诵读和背读为主要阅读方式,为教学的突破口,那么一定能使阅读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实施以读助教、以背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原因
1、学生没有自主诵读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统一要求,“齐读课文”一遍,或是匆匆忙忙地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证明自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样就算是给了学生读的时间了。学生读好了,纷纷放下书本,看着老师,本堂课真正的主角教师忙开了:订目标,提要求,抛问题,设情景,使出浑身解数分析讲解课文内容,惟恐完不成既定目标,惟恐遗漏哪个知识点,但求面面俱到,讲深讲透。
2、学生没有诵读的乐趣和效果。整堂课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牵着牛鼻子走,被动地思考,被动地回答,被动地看书,学生对这样的阅读非常无奈和厌烦。一课下来,学生还是在文字表面浮光掠影,既没有探究的欣赏的乐趣,也没有积累语言、消化吸收语言的满足感和丰收感,
3、诵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由于现在试卷理解分析题较多,背诵、赏析题极少,有时背诵只要熟记几个常见名句,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大家宁可多练题目也都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在背诵上。教师认为书后的背诵要求太简单,所以课堂上不需要指导背诵,反正语文又不考朗读,又不搞口语测试,布置学生课后背背默默就万事大吉了。
4、诵读就是死记硬背。谈到背书,就是背书,是跟朗读不沾边的,许多学生都是为背而背,为完成任务而背,为考试而背。本来背诵是背和诵的有机融合,但大部分人都是食而不化、机械记忆,从他们那没有表情的面孔、毫无变化的语调和语速也完全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