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师说》教学案例
干方田
教材说明
《师说》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
设计理念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开始起了变化,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不少的新组织形式,开始注意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开始重视了学习方法指导和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冲击传统教学观念和形式所显现出的一种外在活动形式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朦胧的认识和表层的突破。然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来审视现状,我们大多数的课,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原因是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已成为一种超常的稳定性,易被教师接受,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另外,传统教学论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加之长期传播、实践,已深深扎根在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中。这种定势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突出表现,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不可能完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更谈不上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仍是串讲方式一统天下,将文言作品支解成字、词、句材料的堆积,往往注重内容的翻译,然后理清结构及总结特色,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意蕴、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等"文"的价值。教师的解读或教参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本该是学习主体的学生普遍地被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或接受训练的对象。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大脑皮层都处于抑制状态,认知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思维压抑或迟钝,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创造性地学习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