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30字。
给出空间学会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浙江省嘉兴市清河中学 胡颖丽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 有效学习 学习空间 倾听即时反应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该采用新教法,以促使学生开展新学法。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角色,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成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要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回答好下列问题:
1.我们在课堂上真的关注学生了吗
新课程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道标准,“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该说也都会说的新名词。然而,究竟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却并非仅有良好的愿望就已然成为现实。
每次上完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课堂实施时,教师仍可能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文本进行了研究,并研究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他认为的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和问题设计。但是,在分组讨论时,教师注意到,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也非常热烈,他们甚至提出了很多问题,超出了教师的预计。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可能驾驭不了啦,我今天的教学进度该如何完成,而不是想,学生正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样了,他们需要我怎样的帮助。此时如果教师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就会深入各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环节。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特别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他们有意或无意地与课堂的活跃气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希望教师提问他们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小组讨论中,他们这个“弱势群体”也许发表不了什么“高见”,但听到小组成员的发言也许还不算难,教师可以多多让他们参与小组发言的复述等难度较低的工作,一则可以让这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语言交流中去,提高他们倾听和陈述的语言能力,二则通过教师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在课堂中,教师还要养成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的习惯,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实际上,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的方法或答案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时,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例如,笔者所听的语文课《陈太丘与友划》,大家讨论“信”与“礼”的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陈元方才7岁却知“信”“礼”而他父亲的朋友却不知?学生纷纷回答:陈元方有教养;友人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等等。然而,有学生就提出异议:陈元方也有失礼之处,友人也还有有礼的一面,因为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之后下车要“引之”(牵他的手),而陈元方径自走进家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