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50个字。
新课程标准需要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嘉定区黄渡中学 俞阳春
关键词:二期课改 创新意识
内容摘要:二期课改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随着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但还有不少教师在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存在距离。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种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
二期课改在课程实践上,把未来发展对人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突出的地位,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都有充分的体现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把着眼点放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该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到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要教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从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师的权威”,这些思想无不体现着创新教育的精髓。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志。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迸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主要由二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敏锐性,发散性,独创性等。
对基础教育来说,显而易见,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的、深厚的基础。简言之,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