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阅读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90个字。
从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阅读教学
zhaism 转发 邮箱 zhaism@tom.com
说到“记叙文”阅读教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实人教版大纲教材的版本才可以说是“正宗”,那时的初中语文教材按文体进行编排、螺旋式上升且读写基本同步。如初语第一册的前三个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分别是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和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特点。
在人教版大纲教材(修订)与各套课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等)中.由于教材单元按“主题”进行编排,已经很难找到“记叙文”的字眼,更谈不上有单纯的记叙文阅读教学单元。《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全册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
但只要有教材存在,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抓手。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下面,就几个话题来谈谈一些看法。
话题一
说说课标教材中的记叙文
课标教材中的记叙文,大体上可分为“叙事”与“写人”两大类,稍稍细分一下,大致有如下几类:
回忆往事类:如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胡适《我的母亲》、朱自清《背影》、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于漪《往事依依》、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海伦·凯勒《再塑生命》、阿累《一面》、魏巍《我的老师》等。
事件记叙类:如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茨威格《伟大的悲剧》、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巅》、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等。
人物写真类:如杨振宁《邓稼先》、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