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了语文版教材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约11190个字。
语文版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的特点
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科书的特点
(一)选文新、精、美,文化内涵丰富。
1、新课文开发力度大。超过三分之二的课文首次见于教科书,其中超过五分之四的现代文课文首次见于教科书。比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新课文,且都是名家作品。《忆读书》语言浅显易懂,但思想内容隽永深刻,全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写得有情、有理、有趣。鉴于阅读在中学阶段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冰心的《忆读书》被安排在第一课,意在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并让他们懂得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涉及到的较多的名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茶花女》《精忠说岳》《荡寇志》《封神榜》等),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许还不曾接触过,教师宜适当地作些介绍,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味,并引导学生由此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的天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第四学段(七~九年级)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忆读书》作为第四学段的第一篇课文,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记叙了一个文学少年的初次办报经历,写得情趣盎然,诙谐幽默,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热爱生活、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山中避雨》通过述写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揭示了“乐以教和”的深广意义。那一小段平凡和平淡的经历,在作者的点染下,变得鲜活起来,并显示出了特别的意义。那种由阻雨而感到的“寂寥而深沉的趣味”,那种“苦雨荒山”的“温暖”,以及三家村里的青年对我这路人的“惜别”,我对这些萍水相逢的人的“依依”,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贝多芬说,不会欣赏音乐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