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字。
重视学习过程,灵活安排课堂
―从语文公开课的“做课”说起
引言:一般的公开课,特别是级别高一些的公开课,总能够令听课老师叹为观止,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老师引导得法,课堂气氛活跃。我们不妨把公开课比做浮在水面的冰山,在平时上课时,即要让学生把令人兴奋的水面部分亮出来,又要注重水下的部分的形成过程,灵活地设计课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 公开课 学习过程 课堂
如今是知识激增、更新极快的信息时代。学生在校学习了知识,走向社会之后大部分所学会变得陈旧。因此,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且从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过程,轻结果”,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初中学生的一节课是45分钟,在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早晚自习规定了科目的一般中学里,除了学习上自觉性较强的学生能够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预习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之外,大多数学生因为爱玩,没有时间或是不愿挤出时间来预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强学生之所难,是难以在整体上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可是,现在的语文公开课,特别是级别高一些的公开课,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听课老师不仅能够看到一个完美的学习过程,还可以看到令人佩服的学习结果。在公开课上,上课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课堂,先让学生分组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理出初步的收获;提出疑问,开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