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解构组合法来理解和背诵古诗词
- 资源简介:
约3520个字。
如何从解构组合法来理解和背诵古诗词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谢穗玉
背诵古诗词(下文所提诗歌为格律诗,也包含了词),一般的方法都会是多背、熟诵,熟读成诵,但这种方法既苦且累。本文试图从诗词的解构组合法来谈谈古诗词的背诵。
拿到一首诗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构:
一、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往往体现了诗歌的题旨:如送别类的诗歌题目往往含有“送”(如:《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或“别”(如:《别董大》、《渡荆门送别》)之类的字眼。边塞诗(如:《使至塞上》);吊古诗:(如《赤壁》),唱酬诗(如:《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赠从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咏怀诗(如:《早寒江上有怀》、《登幽州台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从题目就知道诗的感情基调大体是怎样的,而根据感情基调,大体又可以知道诗歌会出现哪些意象,例如,送别诗中与送别相关的有谐音“留”的“柳”(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天空的大雁(往往代表离群索居或迁徙的形象);孤蓬(或征蓬),代表了漂泊的形象;代表迁移的交通工具(马、车、舟、承载舟的水、水两岸的青山),送别的地点(楼台、酒肆、河边),送别的季节、天气(为营造依依不舍之情,往往是带有萧瑟凄凉之象的季节与天气特点,与此相关的多为萧条凄冷的秋冬季和雨雪天气的景象描写居多)。吊古诗要了解史实,从史实一般可以推知怎么样的主旨,但有时也会反其意而写之,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唱酬诗要知道作者写诗给写作对象是什么目的(如《赠从弟》以山中的松树不畏冰霜的形象来激励堂弟要培养坚毅的品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要自荐想出仕,则借坐观垂钓而羡鱼来表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的情感则相对复杂,既有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胸怀,又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所以诗里不仅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还用了“沉舟”和“千帆”,“病树”和“万木”两组相对的意象);咏怀诗则要具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