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个字。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净峰中学 康文团
在平时与周边老师的交谈中,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些话语——“现在的学生太有个性了,越来越难教了。”“这些学生真气人,上我的课要嘛说话、要嘛睡觉、要嘛捣乱,简直是无法无天!”“这道题我至少讲了几十遍,但到了考试时还是有一大半的学生做错。”……
这些话语不禁勾起了我学生时期的回忆——记得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在课余时间也会经常谈论某些老师:某位老师风度翩翩、谈吐幽默、知识渊博,上他的课可有精神了,巴不得一星期能多上几节;而某位老师上课只会照本宣科,语言枯燥无味,整堂课死气沉沉的,听他的课时总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简直就像是在坐牢,恨不能马上下课……
其实在这两组谈话中都涉及到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将学生的心牢牢地留在课堂中?
事实上,想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从而留住他们的心,不只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又应如何充分发挥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从外在做到“为人师表”
“师者,人之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乃至精神面貌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试想一个蓬头乱发、衣冠不整、满口烟味酒气;或者衣着过于绚丽、曝露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即使他(她)讲的再精彩,也不会是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学生也不会乐意与之交往。当然如果教师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个人问题,而把苦恼和愁容带进课堂,就有可能因为心境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曾经的我也曾因一些个人问题,在一堂课上对学生发无名之火。至今我还深深的记得,当时学生们那惶恐的眼神。想必他们当时一定无法专心听讲,而是在想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竟惹得老师如此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