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形成》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80字。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教材
分析
及课
标要
求 教材分析: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情接待,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丘吉尔前往富尔敦市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演说。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丘吉尔选用“铁幕”这个词语,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丘吉尔的这篇“铁幕演说”,实际上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随着这个信号的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冷战”措施也就相继出台了。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铁幕演说”的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和《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后
反思
导入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那么,美苏冷战局面设如何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