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320个字。
苏教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与学整体设计
长征组歌
【单元概况】
本单元的五篇诗文,都是以红军长征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讴歌了长征的伟大壮举,歌颂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后,满怀喜悦的豪情,以极其积极的笔调写下的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萧华的《长征组歌》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历史事件,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老山界》的作者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险峻的大山的情景,表现了红军的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篇章虽短,内涵却很深刻。王愿坚的《草》代表了他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他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让人们爱戴、敬仰的周副主席的高大形象。王朝柱的《长征》节选,是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渲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通过四个不同场景和一些特写镜头,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丰富的内心世界。
阅读本单元这些文章如同走了一回长征路,让我们更加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从而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单元教学要求】
1.积累一些生字词,记诵、品味部分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记住重要的作家、作品,背诵《七律·长征》和《长征组歌》。
2.学习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五篇作品表现形式不同:有的是诗歌,热情地讴歌了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地记录了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路;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情景。
3、引导学生在阅读、背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在把握各种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按照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方法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并能准确地把握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揭示事理、刻画人物、表达中心意思的目的;达到文章脉络清晰,过程清楚而自然的效果。
5、主持人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主持人与节目的相融度越大,节目成功的理想效果就越大,主持人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学习当节目主持人,既能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又能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不同的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悟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2. 了解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单元课时分配】
课时安排。阅读9课时,(其中第一、二课,各1课时;第三、四、五课各2课时;诵读欣赏1课);综合学习与探究4课时,(其中写作2课时,讲评1课时,综合实践1课时);共计13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五篇文章有诗、歌、电视剧、散文等,而且都表现长征这一重大主题,语言很精练,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在教学中,通过品评、背诵,认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感人。学习文章中运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可让学生找出最精彩的语段反复揣摩、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达到写作的目的。
3.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培养自主学习,强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长征方面的资料以及图片,采访老革命,观看《长征》的影片,学唱《长征组歌》。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既陶冶情操,又能领会长征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作用。
一 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2) 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 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的运用,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
2.激情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根据红军长征这一史实改编的电视剧《长征》的片段,我们被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所感动。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还知道关于长征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看毛泽东同志是怎样通过简洁而蕴涵深刻含义的语言,来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