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00字。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乍浦初中 沈晓萍
第11课 敬畏生命
严春友
教学目标
1、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3、 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2、 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说人定能胜天,就是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被吓倒,可是我们有时会聪明过头,以至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导致恶劣的后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观点“敬畏自然”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种主张是否有理。
二、板书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略)
三、检查预习
蓬蒿 (注音) ( )尺 狼( ) 呐喊 (注音) 相形见( ) 美味佳( )
自不量力(造句) 精巧绝伦(造句)
四、自主学习
1、 初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怎样理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课堂交流
问题1、明确: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
问题2 明确:
因为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细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下节课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2、 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从否定“征服自然”开始,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论述宇宙生命,最后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三、质疑解惑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引导体会文中许多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见研讨与练习二
四、自主探究
1、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文章是怎样得出议论中心的?
2、 文章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请各找出一例,体会表达效果。结合课后练习三.
五、体验反思
1、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哪些想法?
2、 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你持赞同态度还是反对态度?
六、作业
以“人 自然 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敬畏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爱护自然 反问
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 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揣摩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题导入,罗布泊的泊字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是一个湖泊,,消逝说明什么问题呢?仙湖说明哪里的环境怎样呢?为什么会消逝,让我们带着种种问题一起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
二、检查预习
教师抽查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请找出相关语句。
2、现在变成什么样子?请找出有关语句。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整理
四、研讨探究
1、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使生态恶化的。请说说。
3、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接抒情,有的是引用数据,请说说有什么好处?
五、作业
这篇文章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