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4 22:12: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广东省茂名实验中学   黄海锋
内容提要:在中小学开设《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古籍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经典古籍课程 伦理道德 礼仪风尚 国民素质 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

一、前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种承载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读书声,早已在中国课堂上销声匿迹了。
《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经典古籍正在被当代中国人逐渐忘却。而与此同时,外国人正在用中国的这些经典古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人并非反对中外文化的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可是,难道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却让别人来继承发展,我们独特的文化精神却要别人来发扬光大吗?
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科书里,每册只是蜻蜓点水般地选进几篇古文、几首古诗。本人认为,在我国中小学开设专门的经典古籍课程,让青年一代继承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精华,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此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学生又可从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开设经典史籍课程的必要性
“五四”运动以来,“国学”被打进万丈深渊,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及《三字经》《千字文》,就立刻与封建礼教、腐朽思想联系起来。因此,除了一些国学大师仍在苦苦研究外,中国人大都没有勇气或没有兴趣或没有意识再去推崇它,这些最有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化就这样被束之高阁了。在当代学生当中,他们自己选择的课外阅读对象大多是色情、打斗、凶杀等形形式式的卡通图书、娱乐杂志。我们中华民族那种独特的文化气质、礼仪风尚,在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似乎已难觅其踪了。中国人素喜以“礼仪之邦”自居,然而,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是粗俗无礼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撞倒人不道歉,上公车争先恐后,过十字路口不顾交通灯横冲直撞……古时的中国或许可称为“礼仪之邦”,而现在的“礼仪之邦”的“礼仪”却严重褪色了。
国人素质水平的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却有着无法推卸的主要责任。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外,更应肩负起育人的重任,而在现实中,它却远远未能起到这个作用。
读书的时候,我怕写作文;教书后,我的学生也怕写作文。原因都只有一个:积累太少,无话可说。每学期,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只拿着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在苦苦研读,学生的时间大都花在各式各样的练习题中,学生既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也没有得到适当的读书方法的指引,一些时文精品尚且无法去读,更何况经典古籍呢?如此下来,怎能不文思枯竭,下笔无神呢?
可见,思想道德的教化与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当代语文教育的严重不足。而开设经典史籍课程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三、经典古籍的教育价值
“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古代儒家学者的一贯主张。“明人伦”就是使人明白、懂得人伦道德。《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这些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