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作,大文章——《核舟记》教学随笔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5 23:15: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70个字。
小 动 作     大 文 章
           ——《核舟记》教学随笔
              奉贤区南桥中学   戴军花
这是一堂文言文教学课,内容重点为理解《核舟记》的主题。
课上正在讲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时,只见一个学生正拿起铅笔盒里的尺在比画,一边还对同桌窃窃私语。看罢,心里就窝火,我盯着那个学生,真想冲过去把那把尺给夺过来。或许是我的沉默,全班一片寂静。先前比画尺的学生手停滞在半空,抬头望着我,一脸的疑惑和无辜代替了原来的兴奋。看着那楚楚可怜的模样,一个个疑问也涌上我的心头:这把尺有什么名堂?为何学生对此如何感兴趣?我到底该怎样处理?……对,别忙着发火,姑且问问动机。于是让那个学生谈谈玩尺的缘由:原来,他在体验“八分有奇”有多少长度。我的心头一紧:多好的一个契机啊!我可以借助这把小小的尺让学生有一次直观的感受,或许对理解文章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深入理解,掌握新知。
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环节,让学生放下了枯燥的课本,拿出了尺,自己来感受核舟的长短,并让他们想象家里的大米来感受两粒黄米的高低。教室里刚刚似凝固的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有学生边比画边自言自语说
——“原来有这么大呀!”
——“看上去是蛮大的!”
——“但看看上面刻了多少东西,你知道吗?”
——“有三个人呢!你的一个手指头就和桃核差不多,何况刻了三个人?”
——“胡说!是五个人。”
……
听着他们的一场“舌战”,我心头暗暗高兴。我可以借他们的争论让他们体会核舟的精致,进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于是,我让学生比赛:谁在最快的速度里找出核舟上刻的所有内容?教室里一片寂静,有的只有翻书和用笔划线的声音。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没多少时间就全都找出来了。有一个学生说:“王叔远的手怎么这么巧啊?”我就趁势问:“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马上就有学生举手:
——“对核舟的赞美和喜爱。”
“对,可不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考虑?”我再问。
——“对王叔远技术高超的赞美。”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