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一中2017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考试(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8/3 1:22: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6060字。

  云南省曲靖市一中2017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考试(八)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数学归纳法与《道德经》
  张奠宙
  数学,犹如雨后初霁的天空,一尘不染,阳光万里,然而未免稍觉单调。人文则如漫天云彩,白云苍狗,丰富多变,又会令人眼花缭乱。若得二者相配,蓝天白云,何等赏心悦目?那么,设想数学与人文之间如能获得沟通,又将会出现怎样的深邃意境呢?
  数学归纳法在古希腊数学中已有萌芽。但真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19世纪皮亚诺提出“自然数公理”前后的事情。现在,纯西方的“数学归纳法”真的遇上了《道德经》以及《愚公移山》等东方经典故事。
  如今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归纳法,目标是要证明对所有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一个也不能少。教学中,则常以多米诺骨牌作喻。意思是,推倒第一块,接着便会推倒第二块、第三块,直至成千上万块。然而,多米诺骨牌无论制作得怎样精致,总有结束的时候。能够推倒的,毕竟只是有限块。可是数学归纳法所要面对的是自然数全体,要求从有限跨入无限的大门。如此看来,多米诺骨牌对数学归纳法来说,只是形似,没有神似,差得很远呐。
  于是,中国经典《道德经》登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十三个汉字,尽显无限本色。原来,所谓“万物”泛指的“无限”,乃是不断“生”出来的啊。更进一步,“愚公移山”故事里的一段妙语构造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无限思维模型。愚公说:“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里,愚公高调宣布了用“无限”战胜“有限”的胜利。既然愚公家族的序列可以做到“无穷匮”,那么用于任何命题列P(n)行不行呢?这就要看P(n)能不能具有愚公家族序列的特性了。如前所说,愚公模型之所以能达到无限,是因为神话人物愚公自动地获得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必定都能够“生”的特殊保证。至于P(n)的每一代能不能“生”?那就需要检验了。事实上,数学归纳法本身正是在做这样的检验!
  首先,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是要验证n=1时P(1)成立。这相当于P(1)的正确性必须像愚公自己一样要能“生”出来,即有子存焉。其次,要验证已经具有正确性的P(n)是否如愚公的每一代子孙那样都能“生”,即对任意的n,由P(n)的正确性能生出P(n+1)是正确性来。一旦这两步都成立了,P(n)的正确性序列能够一代代地“生”出下一代了,就可以像愚公家族一样地达到“无穷匮”,无一例外地全部都成立。
  从《道德经》的三生万物,愚公的生生不息,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东方经典的无限观一直和“生”联在一起。一个“生”字,终于使得数学归纳法不再神秘。记得在中学课堂上,学生们对那两步检验的来历往往不知所云。如果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大概就会“会心一笑”,觉得那不过是在进行能不能“生”的检验而已!
  这种数学与人文的沟通,初接触时会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但是细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了。现在提倡“文理不分”,真希望“文科生”“理科生”,大家都来关注这样的沟通。
  (摘选自《教师博览》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各项对“数学归纳法”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学归纳法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有萌芽,现在是一种重要的纯西方的数学方法。
  B. 数学归纳法的目标是要证明对所有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一个也不能少。
  C. 以多米诺骨牌来比喻数学归纳法,并不恰当。因为多米诺骨牌能推倒的只是有限的块,而数学归纳法面对的自然数全体是无限的,这种比喻虽有形似,却没有神似。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生”相联的东方经典的无限观用于数学归纳法,终于使得数学归纳法不再神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数学犹如雨后初霁的天空,稍觉单调,人文则如漫天云彩,令人眼花缭乱。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沟通相配正如蓝天白云,赏心悦目。...
  B. 在19世纪皮亚诺提出“自然数公理”前后,数学归纳法已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C. 数学归纳法本身是在做检验,第一步是要验证愚公能“生”,即有子存焉;第二步要验证愚公的每一代子孙都能“生”。
  D. 《道德经》的“三生万物”,愚公移山的故事,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有利于中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那两步检验的来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学归纳法”碰上《道德经》以及《愚公移山》等东方经典故事,就会擦出思想的火花,让人们体会到深邃的意境。
  B. 因为愚公获得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能够“生”的特殊保证,所以愚公家族的序列可以做到“无穷匮”,愚公模型也能达到无限。
  C. 《愚公移山》的故事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在中国妇儒皆知,所以中国人能很好地掌握数学归纳法这种纯西方的数学方法。
  D. 数学与人文的沟通,妙趣横生,意境深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作些尝试。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如今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归纳法,目标是要证明对所有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一个也不能少”,选项去掉了“如今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归纳法”这一条件限制,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原文“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是要验证n=1时P(1)成立”“其次,要验证已经具有正确性的P(n),即对任意的n,由P(n)的正确性能生出P(n+1)是正确性来”,选项用特例解释数学归纳法,偷换概念。。
  3. 试题分析:“中国人能很好地掌握数学归纳法这种纯西方的数学方法”无中生有。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谢显琳先生
  钱永兴
  十八连山原名雨汪,位于滇黔两省三县(富源、罗平、兴义)的结合部。十八连山山连山,过了一山又一山。130年前,曲靖一中的创始人、云南著名的教育家谢显琳先生就诞生于十八连山镇纸厂村委会下慕乐村。
  谢显琳生于书香门第,字琅书,号困学,少年时读私塾,1903年考入云南曲靖府中学堂,1906年以优良成绩选送云南省立优级师范。1909年毕业于博物学系,因德才超群,留任该校附中教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