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7届)第八次月考汉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30道小题,约15220字。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7届)第八次月考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 跂望 契合 修葺 迄今为止 锲而不舍
C. 拎包 窗棂 聆听 高屋建瓴 棱角分明
D. 囹圄 伛偻 揶揄 向隅而泣 生杀予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读音均为jīng;B 项,锲qiè,其余均读qì;C 项,分别为:拎līn,棂ling,聆líng,瓴 líng,棱léng;D项分别为:圄yǔ,伛yǔ,揄 yú,予yǔ 。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怠慢 缥缈 蓦然 大彻大悟
B. 撺掇 颦蹙 徘徊 悲欢离合
C. 博击 褶裙 惊鸿 尽态极研
D. 弥散 惆怅 静穆 息息相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博击”应为“搏击”,意思是奋力斗争、冲击,搏斗。“尽态极研”应为“尽态极妍”,尽:极好;态:仪态;妍:美丽。 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②字形辨识法。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④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⑤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本题所考查的“搏”与“博”,“研”与“妍”都是是同音且形近字,可采用语义辨识法和语境辨识法来记忆。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模特、代言人、形象大使纷纷出炉,她们的的一颦一笑往往都有着无穷的魔力,让消费者们纷纷掏出钱包,趋之若鹜。
B. 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C. 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D. 为了将晚会办得轻松活泼一些,他在一旁及时地插科打诨,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答案】C
【解析】无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著《厚黑学》,纯用春秋笔法,善恶不嫌同辞,据事直书,善恶自见。 雷锋虽然只度过了短短22个春秋,可是他崇高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B.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为商品的过度包装而愤慨,而无奈。 即使不经过包装,只要演技精湛,演员也可能成为明星。
C. 他的谈话,传达出深深的关爱之情。 小刘先后换过几个工作,现在是我们学校的传达。...
D. 水滴大,虹就鲜艳清晰,比较窄;水滴小,虹就淡,也比较宽。 当你在幽静的山谷中呼喊时,会听到清晰的回声,就像有人在对面呼喊一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两个“清晰”都是形容词,指很清楚,很逼真。A项,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现多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22个春秋”指22年,故两个“春秋”不同。B项,过度“包装”,指商品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对演员“包装”,是比喻对人从形象上装扮、美化,使更具有吸引力或商业价值。故两个“包装”不同。C第一个“传达”是动词,传告,使知道的意思;第二个“传达”是名词,从事传达工作的人。故两个“传达”意思不同。
5.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要道 ②完整 ③重要 ④完好 ⑤防御 ⑥要地 ⑦造型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多种 工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其中,山海关是明长城的 关城,建筑 美观、气势雄伟,号称“天下第一关”。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城,自古为军事 和“丝绸之路”的交通 ,也是现在保存最 的一段古代关城。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中保存最 的一段。它横亘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已成为万里长城的代表和举世闻名的观光胜地。
A. ⑤②⑥⑦①④③ B. ③⑤①⑥⑦②④
C. ③⑤⑦①⑥④② D. ⑤③⑦⑥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空前面列举的都是防御工事,后文有“防御工程体系”,可知此处应填⑤;第二个空强调山海关在明长城中的地位,应填③;第三个空根据后文“气势雄伟”,可确定此处应填⑦;第四和第五个空,根据“自古为军事”“‘丝绸之路’的交通”,可确定应填⑥和①;第六个空强调的古代关城,用②比较好;而第七个空强调的是长城中的一段,用④恰当。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 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
B. 南浔区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证书,标志着南浔古老的蚕桑习俗文化正式跻身世界级文化殿堂。
C.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D. 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A 项,“我们……”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与后文的“面包”“玫瑰”对应;C项,“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面对两面;D 项,“为了避免……标”多重否定不当,不合逻辑,且缺少“避免”的宾语。故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贬义词的一组是( )
A. 诈骗 污蔑 痴呆 恬不知耻
B. 心猿意马 龌龊 贪婪 锱铢必较
C. 怂恿 挥霍 恣肆 瞻前顾后
D. 按部就班 吝啬 庸俗 众说纷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ABC三个选项中所有词语都含有贬义。D项中“吝啬”“庸俗”都是贬义词,“按部就班”是中性词,部:部署,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众说纷纭”,偏中性词,意思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8.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妖娆(娇艳美好;有诱惑感的)
B.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汲取(吸取,汲取经验、教训;吸收、汲取养分。)
C.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箴言(至理名言)
D. 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屯积(囤积;大量积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废弃的土地。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提醒考生对词语的解释要记牢记准,切不可似是而非。
9. 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