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10字。
激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南桥中学 戴军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化时代已见曙光,科技迅猛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为了民族腾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成功的创造力包括:对事物或问题的好奇心,兴趣以至入迷;敢于标新立异,执着坚持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擅长形象思维和展开式探索方式。
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包括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类型。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想象,人类的文学史、艺术史、科学史乃至文明发展史都将黯然无光,社会生活乃至个人生活将是枯燥乏味、了无意趣的。
被誉为创造之父的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丰富想象。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想象。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别对于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比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外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是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的。
一、 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1、 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氛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习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