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作文教育新格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5 18:25:5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
构建“生本式”的作文教育新格局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高中部(邮编:311800)边建松
   
内容概要:
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作文教育观念。本文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着手,根据文章生成机制的原理,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方面提出生本式的作文教育的构想。
主题词:学习主体 内在修养 人本主义 文章的生成机制

一、作文教育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仅仅将作文教育当作一种技能技巧训练,重视文章的文本性即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简单地将写作看作语言的掌握与应用,注重学生的文章写作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学习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建构。这种做法由于重文轻质甚至文质分离,导致叶圣陶先生说的“手之所写非即心之所思”(《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346页。下略书名为《叶》),学生说出“虚妄不诚的话”( 《叶》第359页),产生如下种种弊端:1、内容虚假,影响文风和人格;2、内容雷同或接近,没有闪亮点,缺少创新精神;3、内容和中心联系勉强,缺少必要的联想和想象;4、材料干瘪,语言乏味。如1998年高考写关于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战胜脆弱》,同一个考场居然有很多人写父母去世或自己有生理缺陷,以此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同情。这其中虽有应试教育的影响,但也与传统的作文教育观念密不可分。作文教育面临的尴尬不应以应试教育为开脱,而应从作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入手查找症结。
写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在写作教学中,写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语言、文字是密不可分的。早在3000多年前,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的作文教育就强调作者内在的修养,将“文”与“人”,“文”与“道”直接联系起来。自孔子以来,涉及作文教育的论述大都离不开对人格人品的关注。古代先贤认为,写作是育教养、育才能的表现。最早关于写作本质的论述“诗言志”,即是最早论述了作文教育“求真”、“求诚”的本质。而这正是作文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所在,很多教师恰恰忽视这一点。“关于作文的讨究似应在有了写作需要之后。”(《叶》第354页)学生写作激情的衰竭,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写作的审美趣味以及健全人格心理品质支配下的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关。
何谓作文?前辈们经过探索发表的见解,足以引起我们思考。如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第10页)中指出:“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成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写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滋养我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而叶圣陶关于作文的一系列论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叶》第404页)作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叶》第349页)因此,我认为,当代作文教育应从看似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技术能力培养”中解放出来,加强对写作主体——学生作为人本身的关注,既考虑学生的写作学习心理,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全面的写作素养的发展。
我认为,应该从两个层面对作文教育进行思考:首先,写作是一项突出主体性的活动;其次,写作是一项重视文本性的活动。我们应该从重视文本训练、技能训练的老路中走出来,加强对学生主体写作潜能的发掘和培养。这从高考命题的发展轨迹中,也有所体现。近2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即考查写作能力的标准,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其具体发展为:根据材料转述——根据材料阐发——根据话题展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根据材料转述阶段,采用扩写、缩写类的命题方式,如1979年的《陈伊玲的故事》的改写。这种方式降低作文难度,试题提供材料,由考生现场进行改编,重在语言组织、结构调整、材料选择,在高考初期,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基础认识,自然有效果。但这种基础性的写作,不能机动而且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到80年代初,进行了据材料作文,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抒情,如1980年的《读画蛋有感》,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这种方式比初期自然进步,更加能够体现考生的独立写作的能力,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选用,跳出了初期的许多死框框,给考生以更多的自主权;但经过10多年的考试,这种命题方式已经产生了一种写作“套路”,最著名的是“引——议——联——结”结构法和广东的“一篇四段十三句”布局法,以至于老师们按照文体进行训练,教师和学生又不自觉地走进了机械写作的路子。1999年引入话题作文,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到《心灵的抉择》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无不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尤其是“三自原则”——自择文体、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作的自由空间加大,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叶老说:“以学生为本位”(《叶》第347页),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自我意识的学习主体和发展主体。现代社会需要健康、积极的人格心理。学校的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生本式的作文教育既是完成学校任务的需要,又是写作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