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音韵学知识指导鉴赏古代诗词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古诗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教材第三册和第五册的主要内容。在指导复习和教学中,恰当利用音韵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诗词,体会押韵和对仗,认识韵律,甚至去体会不同流派的诗人他们的不同风格,在指导古代诗词的鉴赏方面会收到良好效果。<br>
<br>
古代诗歌鉴赏是近年语文教学和高考的重要内容,运用音韵学知识,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br>
首先,认识汉语音节的特点,对把握古诗的句式特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的音节结构,非常规整。这种规整的音节结构,很容易形成汉语语音的整齐、均衡的美。古今诗人,把汉语音节的这种独特功能,应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不知多少千古传诵的名联。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鲁迅《自嘲》诗中的一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是利用了我们汉语音节的整齐、均衡美,构成很工整的对仗。<br>
其次,利用音韵学知识,还可以去引导学生体会古诗音韵特点,感悟古诗的韵律之美。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有明显的地位。自古迄今,汉语诗歌都注意韵脚的运用,特别是在古代,这也是汉语元音最突出所决定的。<br>
再其次,有了音韵学知识,可以清楚地知道诗词赋等韵文的韵脚和平仄,更好地体会韵文的音乐美。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也分为阴、阳、上、去四声。声调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把它应用到诗歌创作中,经过组织排列可以形成一种高低抑扬、辘轳交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如杜甫《登高》:<br>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br>
这首诗无论是从压韵还是平仄对仗的角度看,都堪称律诗的典范,后人也给予极高的评价。<br>
汉语的音节总数是比较少的,就很容易造成声或韵的重合,即“双声”和“叠韵”。我们从声律学的角度来说,双声、叠韵,实际上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