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个字。
音乐与语文课堂和谐教学的尝试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赵莉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中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如果能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心理机制能得到愉快,就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音乐是声波,但不同于噪音声波;音乐是倾注了作曲家某种情感的声波,依照其特殊情感而有旋律、速度、节奏及力度等许多特色。在各种乐曲中,一般都有主旋律和副旋律之分,由这些组合变化产生或为慷慨激昂的磅礴气势,或为垂柳款摆、潺潺流水的节奏与速度,由于这些不同的特色,会予人在精神上或振奋、激动,或为平静与柔情的感受。那么,怎样实现音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呢?本人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歌曲开篇,趣味导入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直观导入、释题导入、故事导入,偶尔试用歌曲导入也别具一格,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陡增。例如教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先提示学生回忆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会唱的学生高歌引吭,或教师演唱一下。然后导入新课:花儿到底为什么这样红。让我们随着贾祖璋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课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