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主题训练题(打包49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打包49套)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201707032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八科技与创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20170703299.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二中外政治文明20170703297.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九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20170703295.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六近现代化探索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20170703293.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七党的发展历程十八届六中全会20170703291.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三侵略与反抗20170703289.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四中外文明的交流杭州G20峰会20170703287.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五大国史与大国关系20170703285.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20170703283.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20170703281.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0170703279.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0170703277.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170703275.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170703273.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二中国近代史主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20170703271.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二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20170703269.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六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20170703267.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七现代科技与文化20170703265.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20170703263.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四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20170703261.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五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20170703259.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170703257.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七重庆历史20170703255.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2017070325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教育与文化及社会生活20170703250.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70703248.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170703246.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20170703244.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17070324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四世界古代史主题二古代亚非文明20170703240.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四世界古代史主题三古代欧洲文明20170703238.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四世界古代史主题四古代文明的交融20170703236.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四世界古代史主题五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0170703234.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四世界古代史主题一史前时期的人类2017070323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二工业革命20170703230.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六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20170703228.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20170703226.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四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170703224.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五第一次世界大战2017070322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一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20170703220.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0170703218.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0170703216.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九中国古代文化下20170703214.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六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0170703212.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20170703210.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统一国家的建立2017070328.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2017070326.doc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五中国古代文化上2017070324.doc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命题点1 早期人类辨识
1. (2013重庆A卷1题)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 )
A. 云南境内 B. 北京境内
C. 陕西境内 D. 浙江境内
2. (2015重庆A卷1题)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
命题点2 北京人
3. (2013重庆B卷1题)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磨制石器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 用骨针缝衣服
命题点3 河姆渡原始居民
4. (2015重庆B卷1题)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备考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 (2017原创)1972年2月22日,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特殊日子里,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发现“元谋人”这一重大新闻。下列对元谋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谋人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C.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D.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2. (2017原创)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得多的是( )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能制造骨针 ③制作项链之
……
主题五 中国古代文化(上)
命题点1 水利工程类
1. (2015重庆B卷2题)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A. 四川 B. 湖北 C. 广西 D. 陕西
2. (2013重庆A卷16~20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人民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即郫江)和外江(即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
(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
(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4)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
命题点2 人物成就类
3. (2013重庆B卷9题)下图所示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做的笔记,其中“4”后面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顾恺之
C. 司马迁 D. 贾思勰
4. (2015重庆A卷3题)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
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的“________”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命题点3 汉字的演变
5. [2015重庆B卷26(1)题]文明是指人类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请回答:
……
专题八 科技与创新——天宫二号与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16 年4月21日,“祭蔡伦先师•观千年古纸•传华夏文明”主题活动在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举办。
材料二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蔡伦能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名列第七位,还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主要是由 于他作出的什么重大贡献?
(2)材料二培根所说的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科技发明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 古代哪个领域的重要 成果?图二人物对图一中这项科技发明进行了怎样的改良?
(4)上述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们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2. 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迄今为止,人 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直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发明。这些战时的军事突破有雷达(英国)、原子弹(美国)、弹道导弹(德国 )……战争的经验促进了改进现代武器或开发新型武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 全球生态与环境危 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大幅度地降低污染排放。
——胡鞍钢《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动期》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
……
专题二 中外政治文明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 1979年到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轨时期,中共从此告别频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时代,集中致力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逐步放弃从苏联接受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
改革开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在文化上的表现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 方面概括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所做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历史上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 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成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