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2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0.1关心国家发展.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1维护秩序.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2遵守规则.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4.1尊重他人.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4.2以礼待人.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4.3诚实守信.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5.1法不可违.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5.2预防犯罪.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5.3善用法律.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6.1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6.2做负责任的人.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7.1关爱他人.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7.2服务社会.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8.1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9.2维护国家安全.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二课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二课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一课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我与社会 教案.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2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我与社会 教案.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1 我与社会 教案.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doc
2017年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1.1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能力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关注社会、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并以己之力献计献策。
知识目标 知道复杂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人的身份的确定。
重点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教材内容,想想自己参与过哪些社会生活。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 案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鲁滨逊漂流记》和印度狼孩的故事吗?
(2)鲁滨逊在孤岛生活的28年有没有完全脱离人类社会?
(3)狼孩与我们常人有什么区别?
2.师导入:这二个特殊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分析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关系。(板书课题)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2-P5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3.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
6.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感受社会生活
1.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思考:
(1)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2)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2.阅读第2页四个情境,回答:
……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能力目标 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
目标导学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
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展示材料及问题)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初二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 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初二年级
学习
目标 课标要求:
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知识目标: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