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练写作培优手册:内容丰富
- 资源简介:
约7560个字。
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内容丰富
【层级解读】
不少中考作文,看起来符合题意,中心也很明确,但是得不到高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容不丰富,不吸引人;结构单一,没有曲折性,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和注意。一篇文章犹如一只孔雀,只有张开它丰满美丽的羽翼,才会使人们的目光停留欣赏。所以,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文章的丰富性。要想使文章“丰富”,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做到“材料丰富”。选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还要留心自身活动范围外的大事,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社会热点,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从许许多多新鲜的材料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再加上我们的熟练驾驭,就可以写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来。材料丰富,还指在议论文中要引经据典,古今中外都可以涉及,不要一说到勤奋,总是爱迪生、贝多芬等。
2.要做到“形象丰满”。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要尽可能地多描写、少叙述。详尽的叙述当然必不可少,但细腻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活起来、站起来。《故乡》中的杨二嫂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鲁迅先生使用了恰当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3.要做到“想象丰富”。丰富奇特的想象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不少同学在想象力的驱使下,写童话,写寓言故事,借物喻人等,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在作文时都可以借鉴尝试。
4.要做到“蕴涵深刻”。写作时可以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化实为虚,使文章含蓄有深意。如2008年广州市作文题目“又见枝头吐新芽”,如果简单地写春天的绿树发芽,中心肯定不够深远,但如果能够联系到人心灵的变化,由实写到虚写,就能达到“深刻”和“丰富”的效果。
【失误提醒】
写作时文章内容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材料的积累。平时三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使很多考生在写作时没有丰富的材料可用。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加强积累,多用心去思考。
2.表现手法单一。不少考生写出来的文章,让别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不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没有悬念,没有欲扬先抑,没有比较和衬托。例如写“这也是幸福”,如果只是通过一件事写自己对幸福的感受,就太单薄了。殊不知,题目中的关键字“也”则需要你先做好铺垫,形成对比。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在比较中突出中心,读者也会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中感到文章的丰富多彩。
3.缺乏情感渗透。丰富的意境,丰富的想象,才会使文章有感染力。不少考生写文章,只是把一件事写完就完事了,没有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事件蕴涵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