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
阅卷归来说读书
许鹄翔
高考语文试卷150分,作文占60,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作又是语文课中最让人头痛的部分,先说“教”的,应试的八股招式讲多了,诸如开头如何点题,中间怎样过渡,包括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选用几个例子为好等等。听者味同嚼蜡,毕竟这和我们理解的写作存在太大差距;说者很伤自尊,怎么就把灵性十足的写作硬生生的变成了“填空”题。再说“学”的,常见的疑惑是:想写的内容没有合适的题目,有题目的又都是自己没有感觉的;自己觉得满得意的作品得到的分数“屈指可数”,老师觉得不错的又时有自己觉的不怎么样。在这里我们不只是面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执行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备考2005年的高考作文!
我们先来看看2004年高考阅卷现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作文中有“硬伤”,扣分严重。
阅卷者普遍将文史资料的错误尤其是常识性错误,理解为答卷者素质差,这种判断在目前的评卷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标准,所以在评卷中具体地扣分掌握在阅卷者手中,从访谈中发现,多数阅卷者是以降低基础等级的方式来完成。在基础等级中降一等丢掉五分。
当然硬伤的严重程度不同,阅卷者赋予的“分数值”也有区别:
1“鲁迅对她的太太一片真心,为了太太他抛弃了太太”,阅卷者会理解为表述问题,当病句对待,扣你一分;
2“鲁迅写了《呐喊》之后,就有一堆年轻人:梁启超、康有为……站了起来然后我们就打败了日本鬼子、国家就得到了解放,我们就参加了WTO、获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神州五号就飞了天……”“清真寺里供着菩萨我在这里体会到了儒家思想的庄严气氛”阅卷者多理解为学习不认真,知识混杂,会看文章的整体情况而定,但大大的影响了改作文中很重要的“印象”,估计扣三分以上。
3“宝钗进入贾府后,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天受她恐吓,黛玉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阅卷者对此类胡编乱造普遍的理解为:不懂装懂,有辱斯文,降一等,至少扣五分。
影响印象分和降等处理都有“后遗症”那就是,影响阅卷者对发展等级分的判断。可预料的分数流失应该一共在5——15分之间。
在新一年的写作教学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毕竟这类问题是可以避免。在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一片叫好的情况下,命题组极可能在2005年的高考命卷中继续作文“写作引导阅读”思路,这样的题目一定是重视文史知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写作中的“硬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004年语文高考作文卷的硬伤情况。
2004年语文高考作文卷的硬伤,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 细节不实:“关于霍金的病,甲:从小就是残疾(该生在篇末说:霍金想好了这一切,整理了一下衣服,打开门大步走了出去…);乙:小儿麻痹症;丙:高血压;丁:心肌梗塞;戊:帕金森综合症。”“关于霍金能动的手指头的数量,甲:一根;乙:两根;丙:三根”、“年轻的警察与歹徒搏斗,身中十几颗铅弹,其中三十九颗射中他的头部”。
2. 时代错位: “鲁迅在‘四人帮’攻击他的时候,拿起手里的笔反抗,最后坚强的牺牲了……”、“在四部名著中,我党的施耐庵同志写的《水浒传》是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但是我党的作者罗贯中把关羽、诸葛亮太神话了”、“战国时期的曹操,在赵文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的走上历史政治舞台……最后终于和赵文卓结为夫妻”。
张冠李戴:“宋江拜把子兄弟张飞把他从狱中救了出来然后一起亡命天涯”、“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