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90字。
我们该怎样当老师?(修改稿)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浙江乐清乐成二中 杨玉钗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精神,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时,常常自问:我们该怎样才能当一个优秀的老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主动寻找机会提升自己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对于习惯了讲台、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教师来说,无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构建全新的自我。
第一,我们教师应透彻领悟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才能顺利转型。
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的学习模式,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深信老师会马上公布正确答案的,而不会去思考,甚至不想去思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不断的提示,鼓励,不惜以冷场来等待学生的回答。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就得激励学生自己渴望学习,而不是逼着学生接受知识。实现这一转变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那种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老师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的做法绝不能再出现;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应成为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引导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或品尝失败。教师要努力给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而且相信你们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第二,我们教师必须重新构建新的课程观念,具有大教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