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体现
- 资源简介:
约2640字。
浅谈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体现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吴佳 联系方式:wujia2015@163.com
【摘要】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主要的思想武器。而作为法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的文学巨匠雨果,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等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法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下层人民的疾苦,人道主义这一思想是贯穿他整个创作中的主线。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从三个方面谈及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雨果;人道主义;“诺曼底”号遇难记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类价值的人本学说,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主题,善是其核心本质。
雨果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始终将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这表现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上。基于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的神道主义的批判和颠覆,雨果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的方式对封建强权和教会专制进行鞭笞,希望用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理想与呼唤寄寓在作品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人物,尤其体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米里哀主教;《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九三年》中的共和军司令郭文等等。
本文以雨果的另一部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原著名为《船长》)为例来谈谈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被选入沪教版六年级教材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船遭遇碰撞之时,船长哈尔威组织船员和乘客逃生的故事。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在《“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中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哈尔威船长扶助弱小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寄托着自己的理想。文中的主要人物哈尔威船长,在雨果的笔下被塑造成了一个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形象。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哈尔威船长身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精神。
当海难发生时,船长临危不乱,站在指挥台上组织安排逃生。“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在危难时刻,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安排逃生顺序,将妇女安排在逃生线路的最前面,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绅士风度,更是对弱势群体的一份优待和保护。
同样是在这次海难中作为弱势群体的见习水手克莱芒,这个孩子没有被船长遗忘,“把克莱芒救出去”。哪怕克莱芒的身份没有其他乘客高贵,哪怕克莱芒只是一名工作人员,在哈尔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