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专题突破练习试卷(14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打包Word版含答案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一 商周至秦朝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高一年级寒假课程学习效果验收考试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二 汉唐至明清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九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六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三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1840-1900)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十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十二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十三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十一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假期培优解决方案 寒假专题突破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专题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年级寒假课程学习效果验收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3.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释褐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
B.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参加考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客观地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5.近代一位法国特使在他的《撕裂北京的那一年》中写道:“北直隶海湾(渤海湾)……挤满了各式小船,都在忙着搬运士兵……他们有的是哥萨克骑兵,有的是奥国兵,有的是德国兵,有的是英国的海军……他们是奉命来打仗的……”该材料记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1)背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方针:“另起炉灶”、“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成就: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和完善:1953年,________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缅时,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________问题的外交会议。
(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在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万隆十原则。
(2)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__________,争取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时间
______年,第26届联大通过。
3.意义
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出于对抗______威胁;以及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中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解决中美之间长期争端的战专题二 汉唐至明清的政治制度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1.措施
(1)置中朝(内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______,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2)设______: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3)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________问题。
2.影响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职权
决策机构——________;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____、礼、兵、____、工六部。
2.作用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______。
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1)收精兵:设置三衙统兵和________调兵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并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部署兵力。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等的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______,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作用及影响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1)中央:设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________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2.评价
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