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上)备战2018年高考作文之万能素材:道德修养
- 资源简介:
约18780字。
大国工匠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他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于敏:视科学为生命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是中国氢弹的设计者之一。他热爱科学,具有强烈的追求精神和严肃的科学态度。人们评价他说:“科学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批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物理专业,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专注于氢弹研究工作。于敏有一股韧劲和钻劲,工作不分昼夜,常常半夜触发灵感,便起床伏案工作。氢弹的理论设计至关重大,数据非常复杂,即使借助计算机运算,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了保证计算数据的绝对准确,他常常整夜呆在机房。对一些关键数据,他都亲自一一检验复核。有一次,核试验即将开始,于敏忽然发现原设计中有个理论因素可能有问题,便要求暂停试验。他整整忙了一天一夜,终于把问题搞清楚,排除了疑点,保证了试验的成功。为了攻克氢弹的理论尖端问题,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成功。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奖者。
【运用方向】于敏隐姓埋名30年,只为专注地做一件事,甘做无名英雄,为我国氢弹研制和国防尖端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本素材还适用于“坚持”“执着”“奉献”“淡泊”等话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
我国著名遥感学家、北京师范关学教授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0日去世,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