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考考前前六套卷(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1936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考考前前六套卷(卷五)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__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 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B. 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C. 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D. 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不用“休威相关”。
心跳目眩:心脏因兴奋或紧张而加快跳动,眼昏花。
目眩神迷: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
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
A.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答案】D
【解析】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点睛:高考修辞解题技巧 :修辞,已成为高考必考的“保留节目”。现在考修辞,一般不再出客观题型(选择题),也不再出辨明修辞手法及分析其作用等较容易的题目,而是设为主观题型,出在第五大题“语用”题中,要求仿写或续句。这种题型,大大增加了答题难度,它考查考生运用修辞的实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也正符合高考语文考能力的要求,也有相当的区分度。这有利于选拔语文能力较强和语文素质较好的人才。 正因为难度大、区分度强,高分、满分难得,所以平时要多留意语言表达,多训练。在此,谈一谈修辞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提高复习训练和应试解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所帮助。 一、看清题干要求。即看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作答。否则,就是白忙活,得不到分的。二、审清原句特点。即看清原句在修辞上、句式上有何特点,写出的仿句也必须含有这些特点。三、使句子通顺,上下句语意贯通。前面两个要求,是出题者有意设置的限制条件,以使评卷有操作性。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依循原句特点,是评卷时给分、扣分的基本标准。而这里讲的“句子通顺”、“语意贯通”,则是对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要求,是考查考生思维和如何表达思维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从思维上看,要求上下句语意贯通,内容相关、一致;从形式上看,要求语言表达简明、通畅。
3. 下面是南京莫愁湖畔胜棋楼前一副对联。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烟雨湖山六朝梦,_________,________,仔细思量,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儿女一枰棋,_________,________,如何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胜固欣然 ②我始欲愁 ③败亦可喜 ④人言为信 ⑤风吹皱一池春水 ⑥浪淘尽千古英雄
A. ④②⑤/①③⑥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③②⑤/①④⑥ D. ④①⑥/③②⑤
【答案】A
4. 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运用得体,要审清题目,抓关键信息,本题要抓住“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A项,正确。B项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项,借“落红”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形象地表达作者为国效力献身精神。D项,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故选A。
5. 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是
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无论走到哪里,味蕾